主講人簡介:
鄭利華,1962年6月生,浙江省寧波市人。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古籍所副所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和教學,學術專長為元明清文學、明代文獻整理與研究,主持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明代詩學思想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主要著作:《前后七子研究》、《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王世貞年譜》、《王世貞研究》、《中國詩學》第二卷(合作)等,并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復旦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內容簡介:
中國的古籍文獻浩如煙海,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明代是中國歷史發展演變的一個重要時期,成為中國社會處于近世而具標志性意義的一個時代。明代的文化不僅積累豐厚,重視與歷史傳統相對接,同時又善于創新立異,呈現時代異動的特征。而作為這種文化積累與變異相交織的具體表征之一,它也突出地反映在明代的著述領域。明人撰作浩繁,論說紛出,由此構成一筆蔚為可觀的文化思想之資產。